附录C 降水井单井出水量计算和选用 C.0.1 真空井点的出水量可按1.5m3/h~2.5m3/h选用。 C.0.2 喷射井点的出水量可按表C.0.2选用。 表C.0.2 喷射井点设计出水量 C.0.3 管井的出水量可按下列方法确定: 1 不是圆周等距布置的一般工程的降水井,各单井的出水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: 2 按圆周等距布置的降水井系统的单井出水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: 式中:q——单井出水量(m3/d); k——含水层的渗透系数(m/d); M——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(m); H——潜水含水层的厚度(m); R——影响半径(m); h——基坑动水位至含水层底板的距离(m); rw——抽水井的半径(m); s——抽水井的计算降深(m),计算降深应大于等于设计降深; n——降水井点数; r1,r2,…,rn——各井点至基坑中心的距离(m)。 3 辐射井的出水量q可按下列公式计算: 式中:q——辐射井的出水量(m3/d); k——含水层的渗透系数(m/d); s——计算降深(m),计算降深应大于等于设计降深; M——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(m); H——潜水含水层的厚度(m); hw——井中动水位(m); R——影响半径(m); r0——引用半径(m); n——辐射管根数; L——辐射管长度(m); A——辐射管控制面积(m2)。 C.0.4 在降水设计中,各单井出水量之和应大于基坑出水量,且单井出水量应小于单井出水能力。 C.0.5 降水管井的单井出水能力应选择群井抽水中水位干扰影响最大的井,并应按下式确定: 式中:q′——单井出水能力(m3/d); r——过滤器半径(m); l——过滤器进水部分长度(m); k——含水层渗透系数(m/d)。